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西部篇丨一个国家高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突围

2024年10月24日 | 小微 | 浏览量:6483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西部篇丨一个国家高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突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成都10月24日电 题:一个国家高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突围

  新华社记者黄垚、李倩薇、董小红

  从电磁感应现象发现,到白炽灯照亮千家万户,这中间隔了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即使在今天,科学创想、研究成果要想在现实场景中落地,也需要经历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重重考验。

  如何迅速帮助科技成果转化,又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避免资源浪费?记者近日在成都高新区智能硬件中试生态园找到了答案。

  成都高新蜂鸟先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台呼吸式捕蚊机通过模拟人体呼吸,循环捕获并释放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分子,引诱并捕杀蚊虫,这个产品已在成都大运会和一些城市场景中应用。车载违法抓拍系统、针灸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其他通过中试走向市场的产品也在展厅一一陈列。

  “高校研发出新技术、新材料后,可能并不知道如何转化、可以做成什么样的产品。通过中试可以帮他们找到应用场景、验证技术是否能够支撑商业模式等。”成都高新蜂鸟先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徐剑说。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初发布的《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

  徐剑指着一系列数据向记者介绍,据相关统计,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成功率可能只有三成左右。

  “我们目前已经配合202个科技成果进行了概念验证,从转化通过率这一指标可以发现,仅19%的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和应用场景通过了筛选和评估,进入中试熟化环节;其余81%因不具备转化条件而被放弃,这样可以避免后续的资源浪费。”徐剑表示,虽然进入中试熟化的产品,在后续环节还是会面临淘汰,但一旦通过小批量试产,能进入量产,转化通过率将显著提升,达到86%。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成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之一。科技腾飞的同时,不少地方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创新成果本地转化率还不足。

  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创新平台处副处长刘凯介绍,以前高新区中试平台数量较少,产业覆盖面不大,企业常常到珠三角、长三角开展中试。另一方面,本地中试平台拓展业务大多靠既有行业资源,并没有真正“出圈”。

  “针对这些矛盾,我们确定了‘中试+’生态理念,通过中试平台汇聚科研力量、资本要素、应用场景,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各环节。”刘凯说,“我们从当地产业需求出发,聚焦1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布局中试平台,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链尽快形成行业完整中试能力,并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超前谋划一批中试平台。”

  中试一头连着创新链、一头连着产业链,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的高效配置也至关重要。刘凯介绍,针对已建成的专业化园区,正加快补建中试平台,让其成为园区标配。与此同时,政府还在项目孵化、资金支持等方面,帮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投运各类中试平台49个,覆盖60%的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服务创新项目1883个,助力项目融资超19亿元。

  在多个中试平台的车间里,工作人员忙碌地进行结构打样、工艺改进、能力检测,一步步帮助“沉睡”的科研成果,走向广阔的市场。

  “从0到1”的原始创新,到“从1到100”的产业化,中试这座“桥梁”正在西部土地上架起更通达的“路网”。

【责任编辑:王佳宁】
    阅读下一篇:
              «    2024年10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