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发声!

2024年04月17日 | 小微 | 浏览量:54923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发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发声!)

随着公司基金一季报披露拉开帷幕,多位基金经理的市场观点跃然纸上。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发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截至目前,已有中庚基金经理丘栋荣、陈涛,中欧基金经理胡阗洋,德邦基金经理雷涛等管理的基金产品公布了最新持仓,发表了最新观点。

丘栋荣表示,权益资产调整时间长和幅度足够大,估值水平低而风险补偿高,跨期投资风险低,具有很强的右偏分布特征,是最值得承担风险的大类资产。

丘栋荣:权益资产隐含回报水平高

2024年一季度,丘栋荣在管的旗下5只基金仍保持高仓位运作,平均仓位达93.38%,较2023年四季度末94.94%略有降低。截至目前,丘栋荣的管理规模约为198.54亿元,相比去年年底有所下降。

据Wind数据,丘栋荣管理的5只基金主要持仓股票有中国宏桥、赛腾股份、川仪股份、绿叶制药、赛生药业、中远海能、中国海外发展、小鹏汽车、美团、保利发展等。

回顾今年一季度,市场波动急剧放大,股跌债涨,中证800指数PE因盈利下行有小幅上升,10年期国债新低至2.29%,中证800股权风险溢价至1.1倍标准差。从股息率角度看,中证800股息率高于2.7%,比较看30年国债则下行至2.46%的新低。

丘栋荣认为,权益资产隐含回报水平高,对应着战略性的机会,应积极配置权益资产。权益资产调整时间长和幅度足够大,估值水平低而风险补偿高,跨期投资风险低,具有很强的右偏分布特征,是最值得承担风险的大类资产。

估值水平低而风险补偿高,并不是针对所有资产。在他看来,要重视结构,更偏好满足“供要紧、需向新、估值低、盈利高增长或高弹性”特征的公司。普遍的低估值,机会分布广泛,投资于下一阶段基本面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有望实现高增长和高弹性的公司。同时那些过去看似是梦想和故事,而今初露峥嵘且具有远大前景的成长股更值得重视。

此外,丘栋荣还看好高股息策略这一长期投资思路。他认为,高股息策略长期回报偏贝塔,且并非低风险策略,投资更重要是基本面和定价。高股息策略获取高的回报大概率来自于其他因子的叠加,但投资者喜欢不断强化成功策略,偏好线性交易,而忽视实质风险的不断累积,如周期、成长、资本供给或创新等可能性均会挑战高股息的稳定性。

而对于当前的港股市场,丘栋荣看好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业务成长属性强、未来空间较大的医药、互联网股和智能电动车等科技股;

二是供给端收缩或刚性,具有较高成长性或盈利弹性的价值股,主要行业包括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能源运输公司,房地产等;

三是需求增长有空间、供给有竞争优势的高性价比公司,主要行业包括机械、电子、医药制造、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农林牧渔等。

中庚基金旗下另一知名基金经理陈涛,目前的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在基金季报中,他也表示,从股息率角度看,中证800股息率高于2.7%,相较之下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下行至2.46%的新低,息债比处于历史100%分位,权益资产隐含回报水平高。

胡阗洋:红利股和成长股修复机会将越来越多

胡阗洋管理了多只债券基金和混合基金。

对于今年一季度的权益市场,胡阗洋认为,以春节为分水岭,前后市场走势截然相反。春节前市场整体延续前期走势,市场受悲观增长预期影响不断下探。期间去年表现良好的微盘股受流动性冲击而出现大幅下跌,再次警示我们风险传导往往都是非线性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或是值得借鉴的防范风险方法。随着各类风险得到充分释放,市场显现出明显的投资价值,春节后指数开始企稳并反弹,市场重新回到可为区间。结构上市场依然保持哑铃型结构,代表确定性的红利股和代表成长性的出海股表现良好,相信随着增长预期修复机会将越来越多。

债券市场方面,相较于股票的峰回路转,债券走势则流畅很多。前两个月长端利率债延续了去年12月的下行趋势,其中超长端利率债更是赚足了市场眼球,下行速度之快以至于市场不得不讨论定价锚在哪儿。信用债则继续压缩利差,期限利差、评级利差、品种利差均降至历史低位区间,当然这背后有一定合理性,但市场估值水位明显上升。进入三月后尽管每天涨跌不一,但拉长看市场转为震荡,趋势上和前期相比有所变化。

她表示,一季度组合坚持资产配置理念,适时调整组合股债配置,坚持纪律性的动态资产配置操作,逢低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股票方面,组合采用多策略管理框架,充分发挥不同策略间的分散化效果来平滑组合波动,并通过策略配置权重调整来更好地契合市场节奏;债券方面,组合坚持高等级信用债配置策略,适时通过长久期利率债调节组合久期,较好地把握了市场机会。

雷涛:持续关注人工智能赛道

今年一季度,市场波动较大,但人工智能板块依然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雷涛认为,一季度人工智能板块行情主要驱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1.海外科技巨头公司竞赛式的资本投入和大模型头部企业产品迭代的不断超预期;

2.国产大模型公司的积极追赶和创新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他表示,本轮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创新趋势仍然未见放缓的迹象,不管是当下的领导者还是追赶者,依然在积极拥抱这场科技革命,也不断吸引跃跃欲试的观望者开始投入其中。并且,我们认为今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量,来自国内大模型公司能力的普遍提升以及众多应用产品型公司真正开始落地相关垂直场景,从而让更多人可以受益于这个科技成果。整体而言,我们依然对人工智能产业趋势和相关行情持乐观态度。

«    2024年10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