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工作者提出肺癌“停药再用”新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广州6月14日电(记者徐弘毅)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团队13日在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卷》发表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首次证实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适应性减量药物治疗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适应性用药评估方案。
该研究牵头人、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说,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虽然是晚期肺癌,但经过前期全身靶向治疗,以及通过手术、放疗对寡残留病灶进行局部治疗后,可以达到影像学检查没有可见病灶的“完全缓解”状态。既往治疗方案下,晚期肺癌患者在经过相关治疗清除病灶后,为了防止癌症复发,仍需要长期服用靶向药物,这不仅较容易导致耐药失效,而且带来药物副作用。
为了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该研究提出一种适应性减量治疗的方案。研究团队采用一种新型的外周血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可精确检测血液中的微小残留病灶,评估癌症复发风险。该研究设定,如果患者微小残留病灶指标为阴性,则可以暂停使用靶向药物一段时间,直到重新出现病灶或者相关指标转阳性,再恢复靶向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一用药方案下,入组患者的中位停药时间达9个月,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入组患者停药长达20个月以上。当部分患者重新出现影像学疾病进展后,靶向药物“停药再用”的总体有效率仍达96%。
“这就像给患者提供了一段时间的‘假期’,当‘假期’结束、重新用药时,病情仍可以得到控制,并且有可能推迟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时间。”该研究主要执行者、广东省肺癌研究所主任医师董嵩说。
吴一龙表示,传统的肿瘤治疗思路讲究联合、强化的“做加法”模式,该研究首次在肺癌领域进行循环肿瘤DNA指导下的适应性减量治疗研究,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用药负担、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延缓出现耐药的时间,推动肺癌靶向治疗更加个体化。
【责任编辑: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