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投后股”模式背后的金融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无科技不金融,无金融不科技”,这一理念已成为上海各个商业银行的共识。瞄准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项目,一种创新型财政支持模式——“先投后股”,应运而生。
脱下实验服、换上正装,两年前,上海大学教师张倩武带着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走上了创业之路。他和几位同校师生一起,成立了上海天域光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域光联”),致力于研制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卫星激光通信终端产品和器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如公司名称所承载的,张倩武期望,让光联通宇宙全域。而在此之前,他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公司活下去。和其他许多初创型科技企业一样,天域光联有技术、有专利,但是缺少资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钱从哪里来?
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创中心联动发展的上海,“无科技不金融,无金融不科技”的理念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
为了写好科技金融首篇大文章,建行上海市分行正以绣花针般的功夫,围绕科创型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解决方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让科技创新在浪奔浪涌的黄浦江畔迸发无限可能。
从“书架”走上“货架”
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问题在于,一直以来,科研和产业之间都横亘着一条鲜少有人跨越的鸿沟,也被喻为“死亡之谷”。
有数据统计,九成科技企业倒在了初创期的“死亡之谷”阶段,而资金断流往往是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究其原因,相当多的科技企业具有投入大、风险高、轻资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缺乏担保资金和抵质押物,与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不相匹配。“如果按照传统方法评估我们的资产,就是一堆电脑、桌子和板凳。”张倩武坦言。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通过股权融资的途径寻求资金,一方面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另一方面对于创始人团队来说,过早地稀释股权也将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瞄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项目,一种创新型财政支持模式——“先投后股”,应运而生。
所谓“先投后股”,通俗地说,就是政府在成果转化初期拿出真金白银“投”向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进行市场化股权融资时,将投资额转化为相应“股”权,伴随企业成长一段时间再执行股权退出,将发展主动权完全交给市场主体。
受益于此,一批暂无社会资本参与,但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已突破技术攻关重点难点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迎来产业落地的全新发展机遇。
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落实2021年度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清单的通知》,上海市宝山区成为全国首批揭榜“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成果转化”试点任务的地方政府主体。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投小投早是项目筛选的逻辑线。”宝山区科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传统财税补贴政策中不少采取“后补贴”方式,企业产税后才能享受优惠,容易错过种子选手,“先投后股”则能及时为科创企业送出雪中第一筐炭。
为了配合宝山区先行先试的脚步,2023年8月,建行上海市分行正式发布“先投后股”科创企业集群贷款方案,围绕宝山区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和信息技术重点产业布局以及五大产业园规划,按照“先投后股”注入资金的一定比例配置建行信贷资金。
记者了解到,两年多来,两批共16家企业先后完成“先投后股”立项,建行上海市分行已为其中5家提供了信贷支持。
这当中,就包括天域光联。张倩武透露,借由“先投后股”,公司在营业收入不足200万元的情况下,获得了建行330万元三年的纯信用额度。这笔资金好比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公司初期研发投入经费不足的难题。
“不看砖头看专利”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背后,离不开一整套完善的初创型科技企业授信模式。
必须承认的是,现如今驱动人类经济发展的主动能,正从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的有形生产要素,转向人才、技术、数据等新型的无形生产要素。这无疑也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应该着眼于企业发展,而不是静态的视角来评估科创型企业。
为了创新多元化增信方式,建行在业内首创了“技术流”评价体系,以量化的方式度量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并将其转化为信用评价结果。
更形象地说,就是“不看砖头看专利”:“砖头”代表固定资产,那是过去积累的结果;“专利”代表科技实力,包含着对未来创新的预期。
与此同时,面向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建行还陆续推出了“善科贷”“善新贷”等专属产品,为将知识产权、人才称号等无形资产,从一纸证书化身成为银行的授信额度,探寻更多的破题之策。
有了这样的支持,上海力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力拜生物”)在去年顺利落户宝山顾村镇机器人产业园。
谈及此,公司总经理朱民难掩兴奋。“新建成的厂房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包括3个GMP洁净生产车间和P2生物实验室,还顺利通过了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阶段验证,具有Ⅲ类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质检能力,初步达到年产值3亿元的生产规模。”
作为一家研发型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力拜生物在创立初期,也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了解到这一需求后,建行上海宝钢宝山支行结合企业主博士学历、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称号、企业专利价值认定以及“先投后股”资金到位这四个特征,帮助力拜生物在尚未形成销售收入的情况下,获得了220万元一年期纯信用额度,为持续稳定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信在金融创新政策下,未来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科技中小企业能够实实在在受惠。”朱民说。
他的小心愿,正在成为现实。截至今年3月末,建行上海市分行普惠科创贷款余额139.16亿元,较年初新增19.28亿元,增幅16.07%;服务科技型企业14427户,较年初新增561户;科技型企业有贷户5973户,较年初新增677户,其中新增小微有贷户534户。
“从0到100”全周期同行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建行上海市分行服务科创发展的脚步从不停息。
2023年下半年,建行上海市分行创新推出《支持科创“从0到10”金融方案》,基于技术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金投入和风险特征,围绕技术的供给方、需求方、资本方、服务方四个维度,针对技术的生产、交易、使用三个环节,设计了包括四大类、18项产品的融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服务早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总经理董宣忠表示,该方案的推出,使建行上海市分行初步具备了技术“从0到1”创新、“从1到10”转化和“从10到100”产业化的全过程金融解决方案,可以为初创型科技企业开拓创新、成长型科技企业加快发展、成熟型科技企业转型升级以及科技人才、科研院校创新策源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的代表企业,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微创医疗”)拥有技术专利6800余项,产品已进入全球逾2万家医院,涵盖亚太、北美、南美及欧洲等80多个国家或地区。
从经营状况和现金流情况来看,微创医疗表现均较好,经营性周转信贷需求总量并不高。不过,作为母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微创医疗还承担着新兴产业早期业务研发投入的职责。
凭借“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的双重身份,微创医疗在建行的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获得了“T1”级,即最高等级。综合这一评价,建行浦东分行批准微创医疗6.5亿元经营周转类信贷需求,支持企业在成为行业领头羊的过程中深化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通过分析微创医疗上游供应商支付信息,建行浦东分行正推动1亿元供应链额度签约落地。
天域光联、力拜生物、微创医疗……一家家科技中小企业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茁壮成长。未来,银行机构将进一步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在科技金融服务上作出突出贡献和前瞻性探索,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