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暴增111%撑起非息“亮点”?郑州银行转型之路仍待考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投资收益暴增111%撑起非息“亮点”?郑州银行转型之路仍待考验)
郑州银行(002936.SZ/06196.HK)8月28日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行资产总额达到7,197.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1%;实现营业收入66.90亿元,同比增长4.64%;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16.27亿元,同比增长2.1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郑州银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持续推进业务转型与风险管理。报告期内,该行利息净收入53.51亿元,同比增长1.04%,非利息收入13.39亿元,同比增长22.02%,显示出收入结构的积极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资产质量方面,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76%,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但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同比增加10.86%,反映出其面对潜在风险时所采取的审慎姿态。拨备覆盖率为179.20%,贷款拨备率为3.16%。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主要监管指标均符合要求。整体来看,郑州银行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规模、效益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规模驱动增长,息差收窄拖累盈利
上半年,郑州银行的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资产端,总资产增长433.73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增长184.04亿元至4,060.94亿元,增幅4.75%。负债端,吸收存款本金总额增长421.24亿元至4,466.62亿元,增幅高达10.41%,成为支撑其资产扩张稳定的资金来源。
然而,行业性的净息差收窄趋势在该行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报告期内,其净利差为1.56%,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为1.64%,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尽管生息资产规模扩大带来了利息收入的绝对额增加,但资产收益率的下行和负债成本的刚性,挤压了每一单位资产的盈利空间。利息净收入53.51亿元,仅微增1.04%,增速远低于资产规模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业务及管理费为14.68亿元,同比下降6.82%,显示出该行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期信用减值损失计提31.72亿元,同比增幅达10.86%,大幅侵蚀了利润空间,这也是其净利润增速(2.10%)远低于营收增速(4.64%)的核心原因。
非息收入亮点与隐忧并存
从收入构成看,郑州银行依然是一家以利息收入为主导的传统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高达79.98%。但其非利息收入的表现成为上半年财报的一个亮点。
非利息收入总计13.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2.42亿元,增幅22.02%,占营业收入比为20.02%,对营收增长的贡献显著。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增长主要源于投资收益的爆发式增长,该项收入达到12.2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1.10%。报告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投资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券投资的净收益增加。
但这背后也隐藏着结构性隐忧。一方面,体现银行真正中间业务能力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34亿元,同比下降11.94%,代理及托管业务手续费(同比下降7.21)、承兑及担保业务手续费(同比下降35.72%)、银行卡手续费(同比下降22.63%)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全面下滑。另一方面,投资收益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可持续性存疑。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录得1.33亿元亏损,与去年同期的2.02亿元收益形成强烈反差,揭示了金融市场业务业绩的波动性。
指标稳中有降,潜在压力不容忽视
从监管指标看,郑州银行的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76%,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连续保持下行趋势。拨备覆盖率为179.20%,贷款拨备率为3.16%,均处于行业合理水平,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
但细究数据,潜在压力点依然存在。不良贷款总额实则增加了2.42亿元至71.65亿元。不良率的下降更多是通过分母(贷款总额)的更快增长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逾期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5.50亿元至210.88亿元,逾期贷款占比上升至5.19%,这通常是判断资产质量潜在压力的先行指标,意味着未来不良生成仍面临压力。
从行业分布看,风险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不良率9.75%)和批发零售业(不良率3.84%)。虽然对公贷款不良率仅微升0.02个百分点至2.07%,但在当前宏观环境下,相关领域的风险暴露仍是未来资产质量管理的较大挑战。报告期内大幅增加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也印证了管理层对潜在风险的预判和应对。
在当前经济增速换挡、利率市场化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竞争加剧的挑战。作为区域金融的重要力量,城商行的转型之路尤为引人关注,而郑州银行2025年中的这份成绩单,便描绘了一幅“稳健但承压,转型仍在路上”的图景。
郑州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表现,既体现了区域经济活力的支撑作用,也反映了其自身战略转型的阶段性成果。作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的城商行,其在服务地方经济、深耕本地市场方面的定位清晰,执行力较强。特别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国家战略方向上的主动布局,不仅提升了社会价值,也为长期盈利模式转型创造了条件。
郑州银行的发展前景与其服务“五篇大文章”的深度和成效紧密相关。未来,郑州银行若能在数字化转型、财富管理、轻资本业务拓展上取得更大突破,并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与客户结构,有望走出一条差异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一家区域性银行的业绩报告,更是一次观察中国城商行如何在变革中寻找新动能的样本。其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反映了市场对行业共性挑战的悲观预期,但这也为关注其长期转型价值与稳定基本面的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与观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