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副原料成本下行还被评“卤味刺客” 煌上煌上半年加力宣传难阻营收净利双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鸭副原料成本下行还被评“卤味刺客” 煌上煌上半年加力宣传难阻营收净利双降)
中国网财经9月20日讯 随着“卤味三巨头”相继披露半年报,其门店数量减少、业绩下滑的情况引发关注。“卤味为什么卖不动了”及“卤味三巨头为什么失宠”两个词条双双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均达1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上述两个词条下,网友将原因指向了价格、口味、饮食安全及健康等因素,其中价格贵成为多数网友关注的重点问题,“卤味刺客”一词被频繁提及。
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仅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卤味三巨头”期内原材料市场价格均处于下行趋势,营业成本回落,毛利率提升,原材料成本对其产品价格影响或已相对减轻。
作为“卤味三巨头”之一,煌上煌详细披露了公司肉制品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情况。据了解,公司主营酱卤肉制品及米制品两大业务类别,占总营收比例分别约为65.84%、29.80%。今年上半年,前者营业成本同比大幅下降20.46%,助推公司总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3.55%,销售毛利率同比增加4.71个百分点。
但毛利率提升,最终没能使得煌上煌业绩增长。半年报数据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收约10.60亿元,同比下降7.53%,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061.52万元,同比下降26.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4855.01万元,同比下降31.16%。其中,盈利水平两位数下跌,与促销、品牌宣传等费用同比大幅增长密切相关。
原材料成本已同比下行 煌上煌酱卤肉制品销量持续下滑
原材料成本为影响卤味价格的重要因素。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卤味主要原料市场价格显著波动,尤其是2022年、2023年整体大幅增长,但至2024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已同比下行。
煌上煌2024年半年报显示,原材料成本占公司营业成本的80%左右,其中主要原材料肉鸭、鸭脚、鸭翅、鸭脖以及牛肉等约占主营业务成本的46%左右。
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煌上煌肉制品排名前15位的主要原材料平均采购价格均出现同比下降,降幅在6.93%-55.58%。其中,同比降幅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鸭颈、鸭头、鸡翅尖,分别达到55.58%、31.18%、24.40%。鸭脚、鸭翅及牛肉平均采购价格同比降幅为18.16%、13.15%、11.98%。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煌上煌鸭颈平均采购价格达到9.75元/千克。2020年至2023年同期财报显示,公司该数据分别为10.67元/千克、10.93元/千克、13.07元/千克、21.95元/千克。换言之,公司鸭颈平均采购价格或已降至近五年相对低位。
收入端来看,煌上煌酱卤肉制品产销量及营收持续下滑。2024年上半年,公司该业务生产量同比下降12.85%,销售量同比下降14.57%,营收约为6.98亿元,同比下降12.36%,营收同比降幅低于销量同比降幅。
米制品销量降13.41%收入涨2.02% 销售管理费用高增超15%
除传统酱卤肉制品外,煌上煌近年来着力培养多元业务,米制品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代表,品牌为“真真老老”,主打产品为粽子、青团、麻薯、八宝饭、方便粥等。
202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真真老老在品牌战略规划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引进专业的战略咨询公司,制定了全新的品牌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两大粽子品牌之一”的全新定位,并围绕“古法嘉兴粽”这一核心品类,推出“七真古法技艺”作为产品核心卖点,回归手工古法现做的独特方式等。
数据显示,煌上煌米制品业务生产量同比下降6.74%,销售量同比下降13.41%,库存量同比增长11.81%。在销售量同比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公司营收同比微增2.02%。
虽然两大业务产销量同比均下降,且收入增长情况也难言非常理想,但煌上煌促销及品牌宣传的力度未减反增。202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达到1.49亿元,同比增长15.55%。其中,促销宣传费达到6380.0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8.45%,为公司销售费用增长的主因。
煌上煌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促销宣传费增长主要系加大线上线下促销费用投入,包括线上口碑、美团、饿了么、抖音、快手等平台促销费,线下门店政策支持、促销冲红费用以及品牌促销宣传费用等增加所致。
管理费用方面,煌上煌报告期内达到8895.44万元,同比增长20.07%。管理费用增长则主要系品牌投入广宣费(含三十周年庆典物料、拍摄场地及视频拍摄费等)、STM经营管理和品牌咨询费、重庆新基地投产新增资产相关折旧费用增加,以及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行战略储备原料仓储费同比增加所致。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消费者价格偏好发生显著变化,高性价比产品相对更受欢迎,“雪糕刺客”、“卤味刺客”多次在舆论场引发热议。
未来卤味市场将如何演变?煌上煌两大业务产销情况又将如何?公司在产品定价及宣传策略方面会否变化?中国网财经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