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治理生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赋能城市治理的乘数效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市场化、城镇化和数字化“三化叠加”的时代,数据要素既增加了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又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具体思路。2023年底,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要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据要素在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的高水平应用。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凸显数据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和关键治理资源的重要性,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政治学系长聘教授孟天广和中移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规划技术部经理于庆军提出,可以通过把脉城市运行状态、推进治理手段智能化、驱动治理模式创新等路径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治理生态,为城市治理赋能。具体而言分为三点:
促进数据融合,把握城市运行状态。城市治理相关的数据本身是城市运行信息的重要载体,主要分为“物感数据”和“人感数据”两种类型。其中,物感数据反映城市空间内的物体信息(如道路、车辆、建筑物),能够呈现城市客观运行状态,辅助优化物质资源的配置;人感数据反映市民的主观偏好和行为。孟天广教授表示,两类数据的融合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城市运行规律,这也有赖于跨平台、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与互通,以及社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
强化数据利用,赋能社会经济治理。数据是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解决方案开发的“养料”,反过来,数字智能技术也有助于深挖数据价值。于庆军指出,数据价值挖掘和利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对海量政务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市民画像描述、诉求内容梳理和治理问题剖析;聚焦特定场景,将政务数据与场景化的社会经济数据深度融合,从中发现问题、研判趋势,进而辅助科学决策;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人工智能,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坚持数据驱动,重塑城市治理模式。数据要素的引入拓展了政府治理范畴,也影响着城市治理结构。范畴上,数据要素治理、网络空间治理成为城市治理的新生领域,数字化水平也成为评估政府能力的新维度。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赋能城市治理的乘数效应,旨在构建一种集数据驱动、技术嵌入、社会协同为一体的新型治理模式。未来应继续推进数字政府与数字社会的双向互动,并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科技创新、交易流通等方面的优势,鼓励科技企业参与城市治理,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治理生态。(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政治学系长聘教授孟天广、中移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规划技术部经理于庆军)
【责任编辑:周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