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规模达数千亿元,央行已与几家金融机构签订中长期国债借入协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债市迎来降温。
7月5日,有消息称,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当日上午,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求证央行确认该信息属实,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当日债市应声下跌,收益率全面上行。30年期国债活跃券“23附息国债23” 开盘后收益率一路上行2.45BP,报2.49%;10年国债活跃券“24附息国债04”上行1.95BP,报2.28%。
国债期货全天低开低走,收盘全线下跌。其中,30年期主力合约跌0.31%,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4%,5年期主力合约跌0.07%,2年期主力合约跌0.02%。
此外,今年首发的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2400001)收益率上行2BP至2.5%。此前央行主管媒体引用市场人士分析称,2.5%至3%可能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同样是在7月5日,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迎来续发,中标利率为2.4989%,较此前两次的2.57%和2.5319%再次下行,破跌2.5%关口。全场倍数3.114,亦较前两次有所减少。
央行卖债渐近
此前央行已多次提示长债的期限错配风险和利率风险,呼吁市场理性交易,但效果不及预期,资金仍然蜂拥进入债市,预期未来利率仍然会下跌。这次央行主动出击,要以行动来“纠偏”债市持续上涨的风险。
此前,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美国硅谷的风险事件启示我们,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7月1日,在国债收益率创下新低之际,央行于当日中午发布公告称,将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当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升至2.25%和2.48%,分别上行4.28和5.00个BP。次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稳定。
7月5日,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乃至后续卖出国债的方式得到进一步明确。在“借券”操作方面,央行将采取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
对此,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央行采取信用方式借入,意味着央行将不会向融出国债的银行提供质押品,这也意味着借券的过程将不会实现流动性投放。此外,央行表明将采用无固定期限的借券方式,意味着央行对收益率曲线的控制将不会局限于某一期限品种。相较于防止长端收益率过低,央行的意图或在于完整控制一条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
“债牛”踩下急刹车
“央行借入国债,是针对国债市场的非理性炒作行为。”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投资人风险偏好降低,大量资金从股市、楼市、理财中流出,流向国债,而通过借入国债的方式,央行手中就有国债可以在适当时候卖出调节国债市场流动性,防止过热,尤其是在月初流动性较为充沛的时候,通过国债借入卖出调节,能有效压制国债在合理价格水平。
今年4月以来,债市经历疯狂上涨,国债收益率不断走低,各期限债券收益率皆突破关键点位。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国债利率下跌过快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债券市场供需失衡。“过剩的资金找不到相应的资产,在经济数据仍然疲弱,并笃定未来利率仍然将下行的情况下,机构的投资显然以做多为主。”
展望后市,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表示,考虑到可供交易的长期国债存管和成交量,上千亿规模足以改变市场定价。预计下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约2.25%—2.4%,2.25%或为央行底线,利率上行空间则由经济前景决定。
“短期操作角度,进场、止损、止盈与否,关键还是要考虑自身负债能否承担债市的波动风险。”在广发固收首席刘郁看来,央行借入国债,作用或多在指明方向,暂未涉及具体利率读数,市场在短期内或以6月行情起点收益率为锚进行防御性交易,即10年期以品种的阶段性上行幅度可能在10bp左右,而当利率进入震荡期,即本轮央行借券的增量信息基本被市场消化后,由于当期其余债市利空尚不显著,届时调整幅度最大的品种或兼具票息以及潜在修复的配置价值。不过国债借入操作或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长端利率的指导定价区间,债市的博弈难度上升。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背后显示出央行主动亮剑的意愿,同时展示了央行坚决捍卫汇率的决心。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偏弱。特别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今年7月初跌破7.31关口后,整个金融市场对下半年人民币汇率韧性能否延续保持高度关注。
7月5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快速重新回到7.3以内,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走高,收复7.29关口。截至记者发稿前,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7.2825。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